抓住“一轴五化” 助力乡村联动振兴

发布日期:2021-04-06 16:06 来源:区委组织部

  全国全区全市组织部会议为今年组织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东胜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将按照“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整体部署,以“组织工作提升年”为驱动力,全域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党建“轴心”作用

  系统谋划,构筑“融合共建”大党建格局

   

  坚持党建融合先行,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对党建服务中心工作能力的统筹谋划。

  ——坚持党组织站在“最前线”。一个镇就是一个党建区域,一个村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要求写入村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凡是农村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都要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经党组织研究讨论。通过村党组织,把区域内各类组织、各种资源、各项工作都领导起来、统筹起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由局部化向整体化转变、组织功能由分散弱化向全面提升转变。

  ——坚持党员骨干设在“紧要岗”。继续深化“双包双促”活动内涵和外延,统筹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包联。进一步健全完善驻村干部、包联单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切实增强驻村工作的实绩导向,加强管理监督,注重关心激励,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推动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岗位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坚持党建资源沉到“关键点”。全面落实每村15万元运转经费,探索实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工作年限报酬+集体经济收入奖励报酬”的村干部待遇报酬模式,持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工程”,在“一村级班子一名大学生”基础上,通过年中调整、专门补充、定向招录等方式,到年底实现一村3名大学生目标,切实为乡村振兴筑牢组织保障。

   

  着力建设“最强党支部”

  “三化”合力,推动党组织提质增效

   

  坚持党组织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切实推动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焦标准化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从源头上提高标准,规范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巩固“七个规范化”成效,落实“十进阵地、提升利用率”要求,规范“三牌两旗”“三务”公开等内容,真正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结合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工作,认真开展村党组织十星级评定,全面推进村党组织晋位升级,实现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清零”。

  ——聚焦制度化建设。实施村“两委”正职区级备案制度,持续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届中调整制度。不断提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执行实效,推动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从严从实。实施“双培双带”行动,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乡村能人等优秀群体中发展党员。建立村级后备力量“蓄水池”,按照每村3-5人的动态常量储备村级后备人才,确保村级后备力量数量充足、质量过硬。

  ——聚焦信息化建设。加强智慧党建平台应用,统筹协同“东胜党建”网站、东胜组工微平台等载体,传递党的声音,落实党的政策,服务农民群众。打造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和网格化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网络教育、党建实时动态统计督查、党费收缴管理、视频调度等基层党建工作应用系统,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

   

  突出为民务实导向

  项目跟进,筑牢农村基层党建服务品牌

   

  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党建项目品牌化建设,确保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体现

  ——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计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区、镇、村三级“书记工程”,作为部门包联驻村重点工作。深化“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立地条件、资源禀赋为各村集体经济发展“量体裁衣”,2021年底,实现所有村“有集体经济产业、有集体经济组织、有集体经济项目、有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年收入稳定达到10万元以上,集中培育形成一批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标杆村。

  ——构建“三全一网”管理管理体系。依托“多网合一”网格化治理平台,构建“全员、全面、全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将3个镇划分为一级网格,27个村划分为二级网格,355个村民小组划分为三级网格,构建“全员全时全面”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做到“一网覆盖、一网兜底”。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推动党组织向村民小组一级下沉。

  ——开展“企地合力”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构建国有企业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跟进、农户参与的“契约化”合作平台,打造农企双赢共同体。引导企业帮助乡村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和服务加工项目,形成产销一体化的长效利益链接机制切实推动本地资源禀赋与企业资源供给有效融合,形成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真正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相关附件: